
7月18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4》发布会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新能源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4》,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发挥政策指引、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优化调度运行、推动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新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编写组对上年度中国新能源发电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利用、市场化交易、经济性、产业政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2023年新能源发电领域焦点问题开展了专题分析。
(一)新能源发电发展特征
新能源1已完全成为装机增量主体,新增装机容量同比翻番,全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达到36%。其中,风电装机4.4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6.1亿千瓦,分别连续14年、9年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43%、42%。2023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是2022年的2.4倍,占全国电源新增装机总容量的79%,已经成为新增发电装机的主体。青海、甘肃、河北、宁夏等22个省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0%,其中青海和甘肃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60%。(注1:如无特殊说明,本报告中的新能源发电统计数据仅含风电、太阳能发电,下同)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首次超过15%,进入高比例新能源阶段。2023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约1.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占总发电量的15.6%,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进入IEA等机构定义的高比例新能源阶段。青海等9个省份新能源发电量占用电量比例超过20%,其中,其中青海、甘肃、宁夏占比超过40%。我国新能源利用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利用率97.6%,自2018年以来连续六年超过95%,与德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9629万千瓦,占全部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的四成以上,达到44.5%。截至2023年底,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5亿千瓦,同比增长61%,占全部光伏装机容量的42%。其中,户用光伏继续为分布式光伏发展贡献主要力量,新增户用分布式光伏装机4348万千瓦,占全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的45.2%。
新能源并网和送出工程建设持续加强,新能源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集中投产一批省内和跨省跨区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多项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省内重点输电工程,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9交20直”共39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全国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
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持续提升,保障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23年,持续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面向低温寒潮、沙尘等重大天气过程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实现初步应用,有效降低极端天气下的新能源预测偏差。合理优化新能源纳入电力电量平衡比例,统筹开展电网平衡形势研判、中长期交易组织及日前方式安排。充分发挥统一调度优势,促进新能源“多发满发”,有效解决局部地区、集中时段新能源消纳困难。
适应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的电力市场建设进度加快。进一步完善适应新能源跨省区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丰富交易品种,电化学储能、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参与市场取得新突破。2023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47.3%。电力辅助服务机制全年挖掘系统调节能力超1.17亿千瓦,年均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1200亿千瓦时。
绿色电力市场政策持续完善,绿电绿证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年国家出台多项绿色电力市场相关政策,扩大绿证核发范围,实现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发全覆盖,并就有序做好绿证应用、鼓励绿色电力消费等提出了要求。2023年,国家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绿电交易电量6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7%,自2021年9月绿电交易启动以来,累计完成绿电交易电量830亿千瓦时。2023年,国家电网经营区绿证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绿证交易量达到2364万张,同比增长约15倍。
(二)专题研究
针对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梳理分析国际组织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展望情况,结合G20、COP28、中美阳光之乡提出的全球装机目标,研判未来实现预定目标所需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速。
一是G20领导人新德里峰会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大会、中美阳光之乡均提出到2030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新增现有装机的2倍左右。
二是IRENA及IEA同样认为,为达到1.5°C气候目标及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到2030年世界需要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高约2倍,而EIA预测结果则相较IRENA和IEA预测结果偏保守,认为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很难提高2倍。
三是欧盟、美国、印度、德国、英国等主要经济体均提出了可再生能源装机或占比目标,但英国或将推迟一系列关键气候目标,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四是根据各国目前公布的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的新增装机情况,到2030年,要实现预定的承诺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年增速需要达到16.4%。
针对绿证与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衔接,分析我国绿证制度与消纳责任权重衔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衔接机制设计。
一是我国绿证与消纳责任权重衔接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未能有效贯通,绿证未能实现在用户侧全传导。绿色消费核算认证体系尚未建立。绿色电力消费核算体系与碳核算衔接机制缺失等。
二是需推动落实市场主体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责任,通过完善绿证制度和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将省级消纳责任权重指标分解至各承担消纳责任的市场主体,具体分配方案可考虑用户等比例分配方案、差异化分配两种方案。
三是应加快健全可再生能源消费统计核算机制。进一步明确绿色电力证书在消纳量和消费量统计核算方面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和主导性,以绿证为抓手健全可再生能源消费统计核算机制。
四是要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与碳排放机制的衔接。构建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制度,以绿证消费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完善碳市场核算规则,加强绿证抵扣的相关标准制度体系建设。
针对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详细梳理国家和各地方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政策要求及推进现状,总结源网荷储一体化在接网服务、技术规范、系统调节、市场公平等方面的重点问题,提出了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科学有序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统一规划,确保源网协同发展,将新能源、负荷、储能、供电设施等作为整体统一纳入政府相关规划,实行一体化核准,同步建设、同步投产。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确保科学有序开发,尽快出台相关管理规范,保障全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价值。
三是完善政策机制,确保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合理计征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政策性交叉补贴及系统运行费用。
四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新型交易品种和商业模式,推动一体化项目作为整体参与市场交易。

往期回顾
国网能源院发布《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4》
行业资讯 | XINGYEZIXUN
公司热线:025-87168899
邮箱:public@mcep.net.cn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苏源大道19号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C2栋4楼